離開藍色清真寺的時候,大約是八時多,天色才開始昏暗,我在廣場四周閑逛,忽然一個人叫著我。他說自己是當地的導遊,可以帶我到附近地方走走,我又糊里糊塗的跟著他走了。走到藍色清真寺後的轉角,來到一間地毯店。

入到地毯店,幾個店員笑容可掬,向前走到一個轉角位,原來這間地毯店又有一層地下室,這時我才心知不妙。
我又硬著頭皮跟著他走到下一層的地下室,又有幾個笑嘻嘻的大叔在此恭候。

‘This is my uncle, and this is my cousins …’ 帶我來的人為我逐一介紹在場的人,原來是一個賣地毯的大家族。那個Uncle隨手拿起一塊地毯,說這塊地毯人手製造、手工精細,圖案美觀、下刪一百字…,我也不怎麼聽得明白,我只得回應他說,其實香港人住的地方很小,很少用地毯的。然後他又拿起一塊小一點的地毯,又重複了一次剛才的說話…人手製造、手工精細、圖案美觀……
我又回應說,香港的住屋地方很小,天氣問題啦,打掃麻煩啦,很少很少會用到地毯的。然後,他又拿了一塊小地毯,又重複地介紹了一次… WTF。

我隨口問: How much is it?
Uncle: 300 dollars
我: Turkish dollars?
Uncle: No, US Dollar.
… 二千多港幣買一塊A3呎吋的地毯,對我來說,有點奢侈。
擾攘一輪,總算逃出這個地方,也沒有少了些什麼,這應該算是不幸中之大幸。他們仍然保持好客,送我出門口( 只是有點西面)。
我很好奇他為什麼會選我為目標,我應該不像土豪吧?

土耳其人不論貧富,家中也一定要有一塊地毯,生活的必需品一樣,或者是因為在寒冷的冬天,地毯可以保暖,可以掛牆作為裝飾,在祈禱時也可以使用。我想,更重要的是,地毯的文化在土耳其已有相當長的歷史,從比鄂圖曼帝國更早的塞爾柱帝國(大約11世紀)就出現這種打結式的編織方法。

土耳其地毯聞名海外,而且都是人手編織而成(其實我不懂分辨),每一塊地毯都獨一無二的,十分珍貴。另外不同地區的地毯也會有不同風格的圖案。例如 Cappadocia 地區多以幾何圖案;Istanbul 附近地區則多以花為基調。

而在土國最出名的應該算是Hereke了,19世紀鄂圖曼帝國在這裡建立了大量地毯工場為宮庭生產地毯,現在這個地方仍生產著大量高級地毯。

最後,我們在地毯店門前分道揚鑣,他一臉不屑,口中喃喃: Hong Kong… not use carpet? 他神情彷彿告訴我,他到死也不會相信,世界上會有人不用地毯,又或者是覺得,原來People from Hong Kong是不用地毯的,以後遇到的話,不用再浪費唇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