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加拉塔橋走到加拉塔(Galata Kulesi),大約十分鐘左右的路程。從舊城區遙望新城區,加拉塔一支獨秀般聳立在茫茫的矮樓中,說這裡是地標,也絕不為過。行到這座古老的高塔下區區九層,想不到會如此宏偉。

加拉塔由石砌成樓高九層,呈圓柱體。看到塔外排了條長長的隊伍,除了遊客外,亦不乏本地學生和三五知己放假來一起遊玩。上塔盛惠25TL,學生半價。

加拉塔以前用作瞭望台,也有用作監獄,從建成以後,不斷受到戰火摧殘,又再次重建,今天的模樣則是由六十年代建成的。

起初還以為要徒步走上九層的高塔,走到售票處時,赫然發現一個美輪美奐的電梯大堂。

原來這個古蹟,已商業化到有電梯了。電梯上到七樓,餘下的兩層,也要自己拾級而上,頂層是一間餐廳,餐廳外圍是觀景台。樓梯有點窄,但不算太難行,始終內部重新翻新過的。

從塔上的觀景台眺望,可以清晰看見身處的新城區、舊城區和亞洲區猶如楚河漢界,連接歐亞大陸的三座博斯普魯斯大橋(第三座已於今年的8月26通車),剛剛行過連接新舊城區的的加拉塔橋,在塔上一目了然。金角灣、博斯普魯斯來往的渡輪、遊覽船絡繹不絕,正好印證土國最大城市的繁華。

有時我會想,這些古蹟重新修建了內部的設計,外牆雖然仍是古色古香,但內部卻變得面目全非,找不到半點歷史味道的電梯大堂,充滿商業化的手信店和觀景餐廳,這樣的話,究竟還是不是一個古蹟呢?還是,只是一個以歷史古蹟包裝的消費品?是商業活化這裡?還是商業令這裡失去原有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