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園村,我想稍有留意新聞的香港人應該對這條村一點也不陌生。六年前的高鐵事件令菜園村一下了成為新聞焦點。六年前的我在家開著CCTVB的新聞一邊吃飯一邊看著這些村民抗爭;六年後的今天,我第一次踏足菜園村。昔日的菜園村已經消失於世上,今日我來到的是菜園新村。

從大欖隧道下車,走到菜園新村,大約二十分鐘路程,從八鄉路轉入元大路,經過元崗新村。驟眼看來,一條小小的村,很難會想到如此飽歷滄桑。

當年面臨拆村,村民從最初要求不遷不拆,已讓步為先安置後搬遷,卻被政府和主流傳媒形容為貪得無厭,不斷借社會利益和經濟發展製造壓力逼令村民搬走。我們在主流媒體看到的是政府不斷加大賠償金額,但事實上所謂賠償金大部分只落於十多年前忽然開始在新界囤地的大地產商,而對於沒有地權的村民,政府卻毫無實質的協助。村民無奈地失去家園,同時換上罵名。

昔日的菜園村已經被夷為平地,成為回憶。六年過去了,我們看到的是:村毀了,人走了,撥款一次又一次的通過(從最初的六百多億增至八百多億元),然而政府標榜龐大經濟效益的鐵路卻不斷延誤,在前設的法律邊境檢查問題還未有定案的時候,強行興建這條最球造價最高的鐵路,實在令人匪夷所思。

從菜園村清拆算起,六年過去了。村民被逼居住環境惡劣的臨時屋,從集資買地,規劃,等待審批(當中等了好幾年時間),動工建屋,幾經辛苦終於一手一腳重新建立菜園新村,而政府卻從未提供協助。今天菜園村又回復平靜的日子,而村民之間的關係似乎更為融洽,從集資規劃,慢慢建立自主的生活空間,一切得來不易。

我來到菜園新村,我望著從農田在斜陽中一片黃金,夕陽很美,守護如此美景更是重要。昔日菜園,今日東北,明日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