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文字討論…)

*鑑於地下城內燈光太暗,加上本人攝影技術欠佳,照片質素太差,故不便上載了。

由公元一世紀基督教創立,至到公元四世紀羅馬帝國改信基督教之間的數百年,基督徒不斷被羅馬帝國逼害。有些基督徒被迫躲入深山地洞,掘出一個個地洞,地洞之間又接連緊扣,成為地下「城市」。這個地下城就是當時其中一個相當大的地洞。

1412588205_914746151
***網上圖片***

我從門外的售票亭已看到一條長長的人龍,已是一個個綠線旅行團在排隊進入參選,旅行團一個接一個,中間有幾個自遊行的旅客參觀,也被旅行團逼得喘不過氣,只得走馬看花,感覺滿不是味兒。

等了十多分鐘,終於可以進入地下城。起初我聽到導遊介紹裡面會住幾百近千人,我還以為像是伊斯坦堡的地下宮殿(但那個是蓄水池) ,狡兔有三窟,但我想他們應該遠遠不止三窟。今天有許多通道和出入口已經倒塌,但我從入這洞穴,當中錯中複雜,猶如一個地下世界,總想起陶潛的桃花源記中「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而那「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只得落空,但我不禁懷疑地底人的傳說是否就是由這些基督徒躲避敵人,生活到地底而演變而成。

回到二千年前的世界,當時信奉的,是羅馬教的多神論,猶太教的猶太主義,而當時的基督教卻是宣揚普世主義,「因信稱義」被視為異端,被當時的主流社會逼害。二千年後的今天,基督宗教是全世界最多人信奉的宗教,成為世界主流,同時今天又有許多不同宗教/教派被很多人視為異端,歷史總是不斷循環。但想到鄂圖曼帝國的蘇丹征服者穆罕默德二世,消滅羅馬帝國的同時,可以為今天保留一座座宏偉輝煌的教堂和基督教的文獻紀錄,在六百多年前確有過人的氣量。

活在這個世代,我們又有沒有包容各種不同(包括在宗教,種族,政治)的胸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