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弗所古城的出入口有兩個,分別在古城的兩邊。我從另一邊的門口出去,外邊只有一條公路,四周綠野草蔥,好不翠綠。

dsc_2845dsc_2824dsc_2825

公路依山而建,在連綿不絕的山脈中穿梭。我沿著公路一直走,好不容易走到山的另一邊,又是另一座山,彷彿是無窮的旅途。這是耳邊Ipad剛好播著「踏上這無盡旅途,過去飄散消散失散花火,重燃起重燃點起鼓舞,或許到最後沒有完美句號,仍然倔強冒險一一去征討…」也是頗為應境的。

該慶幸的是走在平坦的公路上,雖然上坡落斜不斷,但也不算太過吃力。

離開古城大約廿多分鐘路程,公路邊有一片大空地,像是一個小廣場,廣場中央有一個幾米高的雕像,像的表面鍍金,在太陽下閃閃生光,剎是好看。雕像是一個戴著帽的長袍婦人。

dsc_2828dsc_2830

在這個角度,完全感覺到自己的渺小

雕像下的鐵牌這樣寫著:「聖母瑪利亞在以弗所渡過晚年」。我抬頭看看聖母,聖母背著陽光,微微展開雙臂,像是作擁抱的動作,我不禁感到一陣溫暖。我在廣場逗了十餘分鐘,不時有旅遊巴停留讓遊人停留拍照。

離開廣場,我又繼續沿著公路走,不時有汽車揚長而去,消失在遠方的轉彎位之後。約走了一個多小時,忽然一輛汽車向的駛近,我第一個反應竟是:他會撞過來嗎?

車上的一個老伯拉下車窗,探出頭來,嘰哩咕嚕說了幾句話,又打開了車門,想是可以載我一程。我馬上跳了上車,實在太感動了,很有雪中送炭的感覺。車上除了司機,司機座旁邊還有一個老伯。我上到車後,和大叔們說:  「I’m going to House of Virgin Mary. Are you going to there too?」我想一想,他們不會英語。我又說只得連連說了幾次聖母小屋的土語 – Meryrm ana evİ,老伯好似在熱烈地討論了一陣。

大叔們忽然問:「çin?」以我絕無僅有的土語知道他應該是問我是不是中國人吧?

çin 是土語「中國」的意思。中國人和土耳其人的交往可追溯到幾千年前的秦代。土耳其人的祖先突厥人(其實到今天突厥人的基因已被沖淡) 會稱中國人為「秦」人,而çin就是「秦」的國語讀音。反之,土耳其人的土語: Turk,又和國語的突厥讀音相似。

我: hayır. Çin değil. Ben Hong Kong. (不是呀,我是香港人)。

原本剩下半小時的路程,幾分鐘就到達。老伯在外面的停車場泊好車後,喚我下車,我對他們「Teşekkürler… !」(多謝)
兩位老伯笑笑,兩人就此離去。

20160520_153111dsc_2858

聖母的小屋在離以弗所古城幾公里的深山之中,我不禁想,出名的人有喜歡隱居深山的喜好嗎?

今天的深山已開發成旅遊區,上小屋的路上遊人也不少,當中也有不少是本地人(包括載我的老伯)。

我曾以為土耳其作為回教國家,對於基督教人物應該不大會重視。記得在土國和朋友聊天時,他對我說: 回教雖然他們只視耶穌為先知,而非默西亞,但在可蘭經(回教最重要的經卷)中也有提及耶穌和瑪利亞,甚至經中提及瑪利亞的事比聖經還要多。

dsc_2859
小教堂的入口,門前是個小捐獻箱

聖母小屋是一間小教堂,大約只可容納五、六人,人們只可以流水式般從左邊的門口進入,看看小祭壇上的聖母像,就要從另一邊的門口離開。雖然教堂很小,擺設十分簡約,但卻有一種心靈放鬆的感覺。

從小教堂外旁邊的小樓梯下去,有三個水龍頭,相傳有治病的能力。我打開水喉,一嚐聖母山上的泉水,雖然我不知道有沒有治病的能力,但飲下的確十分甘甜,疲勞盡消。( 可能是環境影響)

dsc_2863
傳說中有治病能力的泉水

dsc_2861

dsc_2867
許願牆,不知又有多少願望可以實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