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庇給我的感覺,像是大陸的二三線城市,有時會見到一些工地開發,感覺上都是有點沙塵滾滾,貧窮人口居住的地方仍是十分簡陋,印象中市中心一帶建滿大大小小的酒店旅館,似乎這個地方一面倒的都是以旅遊作為城市的收入來源。
離開水上清真寺,我們又坐車回到亞庇市中心附近吃晚飯。
沙巴十分近海,海鮮對比香港算是十分便宜而多種類,一場來到似乎不能不試。在這個地方,點菜似乎有別對我們叫侍應到桌邊下單,而是自己走到大魚缸前,指著眼前的海產,跟侍應點菜,侍應會因應人數,再叫廚房煮相應的份量。看著活生生的海鮮下單,轉頭變成碟上佳餚,感覺上應該比較新鮮吧? 最後我們點了兩種貝類、魚、蝦、菜,即叫即炒,感覺上似乎新鮮很多。貝類和蝦倒是好吃,唯獨吃到一點魚鱗,蝦醬炒通菜不太吃到蝦醬味,那杯凍檸茶稀得像水一樣。
可能點的份量太少,我們又馬上去了另一間餐廳吃肉骨茶。肉骨茶其實就是用中藥煲的肉湯,又有分不同派系,味道各有不同、而我這次吃的,味道竟有點似我媽常煲的肉湯(我媽有時也會下點中藥來煲的)。雖說「肉骨茶」由馬來西亞創立( 新加坡同樣認為自己是發明肉骨茶的國家) 然而相似食法很早期已在福建一帶出現,我媽是廈門人,所以她常煲的可能是另類的肉骨茶了。要說肉骨茶的發源地,我想難以蓋棺論定,但我覺得飲食文化從來是不斷流動、變化,互相影響,本來就無地域之分; 而會劃地分界的,則只有國家。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