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安門廣場的國旗側,從地下隧道穿過車道,上回地面已是天安門城樓之下。
在我眼前的,是一條玉白色的巨柱聳然而立。天安門城樓下共有這四條這樣的巨柱,兩裡兩外,各自刻了條龍,盤纏在玉柱之中,張牙舞爪的,飛龍之上又有片片祥雲,柱頂又雕有吉祥瑞獸栩栩如生的十分精緻。


這些石柱稱為華表,故名思義是指中華民族的代表、表徵。說起華表,人們總是慷慨激昂:「華表就是我們中華民族偉大的象徵!」然則,為什麼這條柱就代表我們民族數千年文明? 玉嗎? 龍嗎? 我想都不夠傳神。
若要解釋華表的意義,我想應該從歷史說起。華表最初出現在漢代,而且華表當時沒有玉,也沒有龍,也沒有祥雲神獸,就簡簡單單的一條木柱。它聳立在皇宮城門外,百姓可以到達的地方,它最初的原意是: 讓百姓發聲,進諫。百姓對統治有任何不滿,都可以寫到這條柱上,讓皇帝可以聽到民間的聲音,漢代的<淮南子.主術訓注>:「書其善否於華表木也。」
它的作用就像今天香港許多大學的民主牆一樣,讓不同人反映意見,寫下不滿,有關的單位則要回應跟進。
於是華表就立於宮門之前,但其實人們心中明白,誰敢寫皇帝不是,當然是罪該萬死。大家都不敢寫,日復日,年復年,華表之上依舊一片空白,皇帝當然自我感覺良好,彷彿國家在自己治理之下四海昇平、國泰民安。有一天,忽然覺得一條光禿禿的柱放在宮門前剎是難看,不如加點裝飾,雕條龍也是不錯,於是成為今天我們看到的華表。
若你要說華表代表著中國的千年文化,但真正代表其文化的,我想絕不是什麼雲龍瑞獸,而是它背後正代表中國最專權、最封建的一面。彷彿是當權者告訴人民說:「有我們的統治,你們最好就別要給什麼意見了!」
我在茫茫人海之中看著這幾支華麗的石柱,又看看城樓上毛主席那慈祥的微笑。似乎中國依舊繼承著華表的傳統。文化核心得以承傳,想來政府功不可沒。
6 七月 2017 at 7:03 下午
一柱華表
好深的感觸
讓你文思泉湧
讚讚
6 七月 2017 at 8:08 下午
沒有文思泉湧啦…
不過是分享一下歷史小故事。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可惜現代人很少去關心歷史。
讚Liked by 1 per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