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過端門,前面就是午門。我們常看電視劇聽到的午門斬首,就是指這個地方了。事實上,午門是皇宮的正門,不少節慶、儀式都會用到這道門,所以對皇宮極之重要,皇帝怎可能會在如此重要的地方作為斬頭的刑場呢? 一切其實都只是民間傳說罷了。

進入午門要門票,我們到了端門旁邊的售票處排隊。「故宮博物院要用實名登記售票。」

「幹!!!門票也要證件? 我的回鄉證在家呢…」我不禁抓狂了。「其他的門票不是也不需要證件的嗎?」馬上回家拿證件再出來似乎也已經太晚了。

這一天似乎和故宮緣慳一面,心情有點失落的。

我們逼於無奈,也只得從旁邊的城門到城牆外,沿城牆繼續走到紫禁城的後方。

dsc_5894

紫禁城後面是景山公園。景山山腰有五個亭,最高的是壽皇殿,皇帝每年也會上山到此求長壽。從壽皇殿外,可以飽覽故宮宏圍的景色,是欣賞故宮的另一絕佳地點。

dsc_5869
小姐弟面無表情,想必累壞了。
dsc_5882
一頭小燕子。
dsc_5886
登山十分輕易,由於紫禁城向橫發展,不用太高已可以清楚見到故宮全景。
dsc_5889
外國人也上山修練呢。

我對景山全無認識,這個地方看來似乎只是一個小小的皇家後花園。穿過門口的售票亭後(門票只是兩元人民幣!!!),就有一個公園簡介。「夏曆三月十九日凌晨,崇禎皇帝登上景山,見大勢已去,在景山自縊。」我心道:「以前只聽崇禎煤山吊頸,原來煤山就是景山。」真想不到這座小山也充滿歷史。崇禎皇帝走到煤山上吊,寫下「勿傷我百姓一人。」

說起崇禎,似乎都大家都只道是亡國的昏君,而我對他的第一個印象來是金庸的<碧血劍>: 崇禎接過阿九手中那柄金蛇劍,慘然道:「孩兒, 你為什麼生在我家裡…」手起劍落,斬去阿九左臂。當然這是史實夾雜小說橋斷,但小說中描述崇禎性格上的剛愎自用,用人猜疑確是不假。

以小說評論一人,自是有欠公道,我其後再看點歷史文章,崇禎似乎又不如早幾代皇帝昏庸。他上任後,也算是勤於政事,生活節儉,又不近女色,若他不是生於內有李自成,外有滿清的局面,他還算是一個不錯的皇帝,而他性格上的的剛愎自用和猜忌心,也不會如此表露無遺。

記得中學讀到明朝滅亡時,課本中印有崇禎御筆大書:「九思」二字,但史實的他似乎一思也沒有。但或許因為他寫的「九思」,崇禎死後諡號為思宗,人們多怪他生不逢時,偏偏就在這外憂內患的時代當皇帝。

33.jpg
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看過<碧血劍>和小說之後<袁崇煥評傳>的讀者,想必對崇禎皇帝痛恨得咬牙切齒,當時袁督師和一眾廣東同鄉一邊大喊:「屌那媽」,一邊力抗滿清入侵,最後因崇禎的猜疑和兩人之間性格的衝突處以凌遲(凌遲該算是中國古代最殘酷的刑罰了),罪名是私通外敵。袁崇煥還未行刑,忿怒的百姓一擁而上,吃他的肉,飲他的血,他付出一生守護國土,卻被國民生吞活剝,死無全屍。

那是一個充滿悲劇的年代,人民是權力鬥爭下的犧牲品。當時大家都以為農民起義的李自成可以成為救星,但他同樣成為權力之下的犧牲品,「權力使人腐化,絕對的權力使人絕對的腐化。」,今天我們同樣看到腐化的權力。

生於那個時代,人人都是一個悲劇,袁崇煥是一個悲劇,崇禎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