襯著中國國慶連著星期六日的三天假期,回鄉探親。
老家在福建南安市內的一個小鎮 – 叫官橋。隨著多年前高鐵開通,以前回鄉要在坐十個小時大巴,現在只是坐四個小時。鐵路的發展,伴隨的是鐵路周邊地區的城市化。
每次回鄉,總是很驚訝城市化的速度。
「摘去鮮花,然後種出大廈,文明是種進化,儘管適應,別制止它。」
上次回來的時候( 大約兩年前),還只是一片荒地,今日已儼然成為一個小城市。每隔一兩年只在這裡呆幾天的我,實在不知道這樣的改變對於居民的影響是好是壞,是否談得上所謂「進步」,但不能否認的是,他們都努力地適應著這急速的改變。

小時候從家的側門一出,穿過鄰居的屋子,是一片翠綠的草地,堂哥會帶著我到這裡放狗,看著小狗在如茵的長草間跑來跑去,無憂無慮的。
有時又會跟堂姐到她任教的小學四處看看,看看簡陋的小教室,又去操場跑跑跳跳,玩得不亦樂乎。
那時,姑姐家的前院有一個小山坡,姑姐在山坡築起圍欄,養了些雞鴨,那時我只有幾歲,會跑上小山坡,趕著小雞小鴨,有時弄髒了,又會被爸媽罵,但還是玩得很開心的。(雖然那時我還沒有想到,這些被我追趕的雞鴨有幾隻成為我晚餐的一部分)。
晚上很早就吃晚飯,大家吃過晚飯,會坐在家門前乘涼,大人們會坐在石凳上,泡茶聊天,我仰望天空,是漫天星宿,那時還不會觀星(現在還只會初學者),只是覺得剎是好看,比香港繁華鬧市的霓虹燈光,更令人著迷。
晚上我和姐姐會睡在姑姐家中,清晨時份會聽到姑姐前院的雞啼,那時還會覺得那些公雞太吵,只是想著要睡。那幾天的早餐都有鄰居男那頭母羊的新鮮羊奶。



那時我覺得,他們的生活十分簡單,雖然生活還是不怎樣,但沒有許許多多的物質生活,但是簡單而快樂。
長大後回到這裏,翠綠的草地已變成泥地。姑姐前院養雞鴨已不見了,小山坡早已剷平,改建成房子,他們又將一部分出租,幫補生計。一幢幢高樓落成,晚上燈光璀璨,街上廣場有無數大媽跳舞,熱熱鬧鬧的。今天泥地又變成石屎地,一座座商場大樓落成,一間間店舖開張營業。
這些年,我每次回到故鄉,似乎都增添了一點陌生感。
不知道在什麼時候開始,我再也看不到天上的一粒星。
我心中的故鄉,仍是小時候那個樣子,停留在回憶與懷念的那個空間裡。
這是我的家:




5 十月 2017 at 8:31 下午
你家融合了古典與現代,非常有意思!
讚Liked by 1 person
5 十月 2017 at 10:50 下午
大量都市化建設其實對環保議題與全球暖化都有很大的影響
也不是好現象
其實人類在這一點上是自己害了自己也害了地球
我總覺得以前小鄉小村小鎮的模樣比滿是高樓大廈的場景好上太多
真希望僅剩的純樸還能繼續保留下來
讚Liked by 1 person
6 十月 2017 at 10:03 下午
我喜歡你的家! 古樸的家具和擺設都令人安心,那是心靈深處對家的情感。
(那個骨董床好美!!)
很敬佩你的用心。 兩年的時間,妳的紀錄保持著這麼完整。 我們喜歡的古老建築,對商人而言多麼不切實際…
讚Liked by 1 per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