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文之前分享了他上個月參加由 Breakazine 舉辦的<大富翁>遊戲。
這個<大富翁>特別之處是: 當遊戲玩到一半的時候,玩家可以一人提出一個修改遊戲規則的方案,讓大家表決方案是否通過。
大約玩了一個小時後,五個玩家的遊戲形勢開始有點分野。有兩個玩家得到很明顯的優勢,建了些旅館、房屋; 兩個玩家則有明顯的劣勢; 剩下的一個則是中規中舉,那算是中產。
於是各人開始提出修改遊戲玩法。
富有的玩家提出了:
「本來要走一個圈才可以得到2000元,改為走一條直線就可以得到2000元。(即走完一圈會有8000元)」
這個提議得到通過,因為大家都可以得到更多金錢。
「不需要得到同顏色的土地就可以建房子」(正常的玩法是要得到所有相同顏色的兩或三塊土地才可以建房子旅館。)
這個提議也得到通過,大家都可以更自由建房子,讓別人得踩到自己地方時,要付更多租金。
中產的玩家提出什麼,我忘記了,總之沒有通過。
窮人提出的其中一條:
「玩多七個回合之後,拆去所有旅館和房子,重新開始遊戲。」這是比較有爭議性的建議。
對於這個提議,富人當然反對; 而窮人可以重新開始,有機會扭轉劣勢,當然贊成。關鍵的一票就落在中產身上了。
「再玩下去,富人只會得到愈來愈多錢,大家都會輸的。」窮人嘗試說服中產同意方案。
「你想想,如果重新來過,你辛苦得來的金錢、房子,就通通都沒有了。」富人在另一邊說服。中產想想覺得有理,於是也投反對票。
最後否決了這個提議。
最後結果如何呢: 由於可以自由地建房子,中產一有錢就不斷建房子,令手上的流通資金卻不足,當一踩到別人土地時,被迫變賣資產,最早破產的反而是這個代表中產的玩家。
以下是我們一些零碎的想法。
在這個遊戲中,富人之所以成為富人,很多時候並不代表他比別人勤力,在遊戲中只因為他是第一個踩到這塊地,買下來。又或是他比較好運,剛好踩不中別人的地。
有些人卻未必會察覺到這一點,認為多是靠自己能力和勞力得到的成果。你失敗嗎?是因為你不夠努力,不夠上進;我的成功是靠自己的努力和才能。排除了自己的際遇和運氣,還有人際關係、家庭背景等等。
這一點或許我們可以從心理學的現象self-serving bias—自利性偏差去解釋這一點。人們通常都會將自己成功歸因於個人因素,而失敗則歸因於環境因素。
當我們處於社會上獲得最多利益的少數時,我們作為這個遊戲的既得利益者,我們只會想著如何在這個環境和規則、或灰色地帶之下,獲得更多利益。我們新聞中見到一些富商轉移資產到一些國家避稅,全球化下的血汗工廠就是常見的例子,你說這些企業和富商有沒有觸及法律?以他們的說法是沒有; 合乎道德嗎? 資本主義社會不談道德吧。
遊戲中,富人提出的議案中: 走一條直線就會有2000元。表面上窮人比富人更需要這筆金錢,像是我們政府的福利、派錢行為。事實上,富人有地圖上佔有大部分的土地和房子,窮人踩到要付高昂的租金,其實這一圈多得的6000元,可能有絕大部分,都是用作支付富人的租金。
我們再想一想:逼到窮人破產Game over,其實對富人毫無益處,讓窮人「玩」耐一點,多走幾圈,多付幾次租金,富人才可以得到更多,窮人則可以「生存」下去。
假如以現實世界,以薪金代表遊戲中走一圈得到的金錢,其實窮人不斷工作,表面上得到金錢,但這筆金錢可能只足夠維持他走一圈的「費用」,基層根本沒有可能去積聚資本,也就是說: 社會的流動性低,窮人在這個遊戲中,只能一直這個社會中苟延殘喘,我們打工,實際上也只為企業累積資本。
現實中,我累積不到金錢,甚至打工也難以維生,社會出現不同的福利政策嘗試舒緩問題( 就像增加派錢的方法),但其實未必是解決社會流動性低的問題,問題只會一直存在、惡化。較為極端的左翼會認為社會上的福利政策,其實都只是為「緩和」資本主義問題的治標方法,他們覺得只有當令貧者更窮,富者更富的時候,人們才會覺醒起來反抗,推倒階級,才可以建立心目中的烏托邦。
阿文也分享了其他組遊戲時提出過的建議: 表面上對大家有好處的提議,其實最終得益的,也是富人。
有組提議: 不會入獄 (因為入獄不會收到租金)。
事實上,遊戲玩完大半,大部分土地屬於富人,窮人只有「不幸」入獄才可以避免踩到富人的土地,但反之,富人卻可以避免因入獄而收不到租金。
另有組提議:手上現金少於7000元的,不用付租。
最後結果,富人一有錢就花盡手上現金去建屋,窮人沒有土地建屋,每走一圈手上現金又多2000,現金一過7000,踩到富人的土地,就馬上要付極高昂的租金,富人收到錢後,又馬上花盡金錢去建屋,令手上現金再少於7000。
遊戲一直進行,窮富的差距只會愈來愈大,社會上的金錢不斷累積在富人手上。
今天的香港似乎就是一場玩了幾個小時的大富翁。
在這個競爭的前設下,我們的大部分只會想著自己的利益,也就如馬克思所言:「資本主義的問題就是將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赤裸裸的只剩下利益。」
中產不願意放棄本身所得,最後卻因為自己投資失利而最早輸了遊戲。
遊戲玩完,又可以重新開始,但現實生活卻不會如此,富人的金錢一代代的累積,下一代從一出世就贏在起跑線上,另一方面,社會有愈來愈多跨代貧窮的問題。
我們作為相對窮困的一份子似乎沒有辦法扭轉命運? 我們看似十分絕望吧?
這個遊戲新加的這個玩家表決重新訂立規則的玩法,則如現實世界那樣,那是民主的制度。
在朋友的那一局遊戲,因為中產朋友的一票,失去了重新分配社會資源的機會,自己卻最早輸掉遊戲。這或許正是民主制度的精神,一起表決,共同承擔後果。社會公共政策有沒有照顧社會的人,在乎我們有沒有好好運用我們的公民權力,以及對社會資源分配的反思(當然未必會如遊戲中窮人的提議一樣,洗牌重來),還有對政權表達現況的不滿。
基層個人的力量本十分薄弱,唯有團結才有足夠力量去改變各種社會問題。真理愈辯愈明,只有透過不斷的思考和辯論方可得到社會有共識的決定 。不能否認,若談到社會資源再分配,一定有會有得益,有人損失。現實社會中,極權階級少之又少,若我們作為既得利益的一群,為了建立更合理的社會,可以不介意損失部分,將多一點的資源分配到低下階層和弱勢,這個社會似乎會更合乎公義。
一個合乎公義、照顧到社會上每一個人的社會資源分配制度,是必需經我們從跌跌撞撞中找到的。
10 十二月 2017 at 12:14 上午
好厲害
可以從簡單的大富翁遊戲
寫出這樣充滿思辯的文章!~~~
讚Liked by 2 people
13 十二月 2017 at 4:46 下午
謝謝喔,這是朋友分享給我聽的事,我們也胡亂討論了一下,這篇文章當是我們討論時題出過的要點吧。
而我想主辦單位也希望讓參加者有深入的反思。
讚Liked by 1 person
14 十二月 2017 at 9:18 下午
哇!
我剛開始看還真以為你要說玩了一場大富翁遊戲的經驗。
你講得深入淺出,連我這麼傻的人都可以一目瞭然這種模式造成的一些經濟問題。
讚Liked by 2 peo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