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完電車,我們參觀祖國解放戰爭勝利館。

img_2003.jpg

館前是一個大廣場,有軍隊抗戰的浮雕,兩邊展出了戰時用的飛機大炮,還有擊落敵軍的飛機殘骸等。廣場的通道像是戰壕,設計別具心思。img_2043.jpg

img_2017.jpg

img_3825.jpg

廣場側邊盡頭便是大同江,岸邊停泊著一首銀白色的船,那便是著名的美軍間諜船普韋布諾號,也是朝鮮「打敗」美國最有力的證據。

船上的設備都保留得很好,亦展出許多文件紀錄、美方船員證等等,揭露美方間諜船偽裝成民用海洋研究船潛入朝鮮海域進行偵察任務。最終被朝鮮人民軍發現拘捕。最後美國道歉認錯,朝鮮亦在板門店將事件中死亡的船員屍體和被拘留的船員交回美國。

img_2028
講解員簡介拘捕行動

 

img_2033.jpgimg_2029.jpg

img_2034.jpg
船上文件

對朝鮮而言,這是對美國的一次重大勝利,亦是美國罕有地向其他國家道歉。

img_3823.jpg
美軍俘虜

館內的範圍開始,就不能拍照了。而館內介紹的是韓戰的「歷史」經過。

博物館是個巨型的西方建築特色宮殿,中間是一個金壁輝煌的大廳,中央聳立著一個巨型雕像,我暗想:「怎麼會將金正恩的雕像放在「韓戰」的紀念館中央最當眼的位置呢? 」職員解說:「這是偉大領袖金日成的雕像。」

「金日成?」「不是金正恩嗎?」朝野三代的領導人,最被受尊崇的,想必是第一代的金日成,他在年輕時已有抗日戰爭的功績,韓戰後在六十年代更令朝鮮盛極一時;相反第二代的領導人金正日上任,國家就遇到饑荒,國家傷亡慘重,又在軍事上積極發展核武,受到國際制裁。朝鮮人民雖然尊崇兩代的領導人,但事實上兩者的功績可算是差天共地了。新一代的領導人金正恩適逢在韓戰停火60周年新建這坐博物館,新的雕塑和畫像造得像自己一樣,或許便是希望自己成就更像第一代那樣了。

講解員先帶我們到頂層的展廳。展廳是一個半球形,外牆是360度連綿的大壁畫,壁畫描繪了戰爭的情況,壁畫前是許多假山假樹,機槍模型,和壁畫連成一體。我們就坐在椅子上,職員開動機關,我們的椅緩緩的旋轉,坐著欣賞壁畫不同的部分,再配合燈光、聲音、投影特效,彷彿為壁畫注入生命力一樣,戰爭的畫面頓時活靈活現。

播映完畢後,軍人帶我們到不同展廳參觀,同樣大致描述朝鮮解放戰爭的過程,當然是以朝鮮的版本來演繹。我想他們版本的歷史和我們最大的分別是:由始至終,他們從不承認這是一場內戰,他們的敵人是萬惡的美帝,而非南韓政府,其中一個展區有統計消滅敵人數、坦克、軍車數目等,也是沒有提到南韓士兵的陣亡人數,類似的說法就如中國稱之為「抗美援朝戰爭」*。

走到最尾的展覽,中央是一個外國人面孔的雕像,似是拿著投降書,背景是一堆亂墳死屍和烏鴉,氣氛一片肅殺。「美方戰敗,向朝鮮人民謝罪道歉。」

這場戰爭打了三年,三年前和三年後相方的版圖沒什麼變化,傷亡人數卻是數以百萬計。

我們都知道,原則上韓戰至今仍未終結,三年戰爭,傷亡人數數以百萬計,最後仍是回歸到三八線的起點,雙方的領土和戰前一模一樣,最後簽了停火協議,所以朝鮮半島今天仍是南北分裂的狀態,但我一聽他們的版本,卻是「對抗美帝主義光榮抗戰勝利」,卻是令我摸不著頭腦的。這令我不禁起另一大國那「艱辛探索的十年」「六四」,似乎有異典同工之妙。


* 但這個說法亦不無道理,南韓軍隊面對朝鮮完全不堪一撃(爆發韓戰後,朝鮮只用三天就攻陷了漢城,其後將南韓逼至釜山),其後聯合國派軍隊介入,當中大部份戰力都是美國軍隊,直接受美國將領指揮。

盟軍參戰後迅速反攻,幾乎直到中共出兵(蘇聯協助)下,又攻回三八線一帶。

* 韓戰對台灣同樣有很大影響,在1950年美國總統杜魯門(也就是二戰時決定丟核彈的那個 )宣佈美國不會防衛台灣,直至戰爭爆發後,杜魯門又馬上宣佈也會出兵台灣,以防解放軍渡海攻台。直到70年代,聯合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合法地位,台灣主動退出聯合國,還有是美國和中國建立外交,同時亦和台灣斷交,美國駐台軍隊才撤離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