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常聽到這個國家奉行主體思想,然而什麼是主體思想呢 ? 以下是我極片面的認知。
長久以來,朝鮮都不斷吸收中國文化,年年向中國朝貢,甲午戰爭後,更成為日本殖民地,一直以來,似乎都是在依附於別人的文化之中,於是漸漸有人提出「主體」的概念來對應「依附」的文化,但縱觀過去,朝鮮抗日,是由蘇聯協助,政權也是由蘇聯扶植,到南北內戰,又是靠中共和蘇聯出兵,經濟民主,都十分依賴蘇聯和中國。主體自立,似乎對建立民族國家尤其重要,金日成重新解讀「主體」二字,為的是強調自身的革命成果,以淡化自己是由外國扶植的事實。強調朝鮮是一個「主體」,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軍隊都都自主獨立。
朝鮮主體思想的初期,強調「革命領袖觀」,指人民是萬物的主人,有自主性、創造性和意識。當然,人在開拓自物命運的同時,唯有在革命領袖的指導之下,方可成為歷史的主體。
其後在1986年,加上「社會政治生命體」的理論,指出領袖就好似父親一樣,為人民提供了政治生命,人民應當忠誠團結。
想像一下朝鮮整個國家,就是一個人體。每個國民,就是人體每個細胞,負責不同的工作。而賦予這個人體生命的,自然是擔當「父親」角色的領導人,是這個主體的核心。
在上述兩個理論「革命領袖觀」和「社會政治生命體」當中,我們可以看到主體思想為朝鮮政治提供了二個要點: 一,國家的建設,盡是歸功於領導人指導,就如我們先前參觀的西海水閘、還有農業合作,全靠領導人的英明領導,似乎抹去人民的血與汗才是建設的最大基礎,所以我們在朝鮮不難看到到處都是對金氏家族的個人崇拜。二,在「社會政治生命體」中,領袖是賦予人民政治生命的來源,要人民忠誠感激每一任的領袖,也為領袖的世襲的封建體系提供了一個正當的說法。
2 通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