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朝鮮遊記的最後一章。
在朝鮮短短八天的旅程,但由於本人實在太懶惰的關係,花了八個多月時間才能寫完。本來沒有打算寫這篇後記,但似乎這次旅行體驗和經歷的比較多,還得好好整理一下自己的小感想。往後還有什麼想法的話,就在這裡增減好了。
出發之前,我對朝鮮的認識基本上只流於網絡,從前中學讀過韓戰的過程,但早已還給老師。在朝鮮逗留八天,不可能忽然變成專家,但至少多一點了解,認識當地的人民。
關於朝鮮旅遊:
我們時常都會想到的評價往往是:「你見到嗰啲人呀,同你地一齊搭地鐵呀、同你講野呀,全部都係演員黎架。嗰兩個導遊呢,就政府用黎監視住你地既。」我亦有不少朋友有相似的看法。這時我不禁會問:「喂! 你邊位呀?」有時候,我們總是想得自己太過重要,一個國家似乎沒有必須花盡人力物力去瞞騙一個小小的旅行團,更何況這個國家的資源如此緊拙。
記得在開始之先,星海和我們約法三章,例如:「不可直接去拍軍人、領導人要影全身等等」我們都認真去遵守,行程之間,我們都有不少活動只是單純的散散步: 走走未來科學家大街、逛逛黎明大街、從玉流橋走過大同江去主體思想塔等等,有許多時候,星海和Han 離我們很遠,也沒怎樣去看我們,我們自顧拍照,和路人揮揮手,自得其樂,然後才姍姍然來遲。若說這是「監視」,未免太過了。
關於交流:
在這次行程中有不少機會和當地人有一些小交流,主要是學校的探訪,雖然實際交談的時間不太多,但至少了解到他們的一些想法。記得在康盤石中學的那個小女生告訴我: 「對他來說最重要的是國土」時,我首當其衝的第一感覺是: 「洗腦 ?」那時我又會想如何可以改變他呢。
「為什麼你總覺得自己的想法就是比較優越,要改變他們一些價值觀呢?」我的朋友忽然一語道破。我想了想,在簡單的交談之中,我們各自表述到自己的想法,講講自己的生活,讓他們了解到在世界另一個角落的情況。當然,他們展現了和我們折然不同的價值觀,我想應該做的,是通過理性的討論,了解和接受和我們不同的價值觀和意見,他們生活在單一政治文化的社會,官方說法成為唯一主流,但我們卻能有渠道接觸他們,告訴他們原來有另一種價值觀存在,帶來更多的思考和討論,或許是對他們、對我們而言,或是更好的互動。不過遺憾的是還未真正的討論,就要匆匆離去,未能有更深的交流。
關於與世隔絕
在朝鮮的八日,與世隔絕了八天。由於與在朝鮮的上網費極貴,和外界溝通成為最奢侈的消費,我們團也沒有人有如此財力。
但在這與世隔絕的八天,我們一團十多人才有機會好好坐在一起聊天、交流,認識大家,也是極好的機會和人溝通。由於報團人數是單數,最後剩我一個可以獨霸一個房間,晚上回到酒店,有時怕靜,會開著電視機,看看本地的電視節目,或是純粹製造一點聲音。
後來,電視也沒有開了,直接大字型的倒在床上,讓自己沉澱一下,和外界斷絕聯系的幾天,方有空間整理一下思絮,重新認識自我。這些與朝鮮無關,但如不是在朝鮮,似乎又很難辦到,所以還得感謝這趟旅程。
關於脫北者:
去年有關脫北者的故事似乎成了城中熱話,在我們出發之前的幾天,就有士兵乘著濃霧逃穿越三八線逃到南韓。脫北者寫的書賣得成行成市,亦常到不同電視台做訪問,演講等等,更進一步深化對這個國家的印象 – 就似一個「大監獄」。
從九十年代金正日上任以後,推行先軍政治,國家投入許多資源發展核武,但想這個不難理解,1991年蘇聯解體,朝鮮失去大靠山,長久的盟友中國亦走向「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朝鮮漸漸變得孤立,唯有發展軍事以求自保,但不幸遇上大饑荒,加上國家資源錯配,許多嚇人的脫北故事也在背景之下誕生。(我說得好似輕描淡寫,但事實是慘不忍睹)
我記得K3分享了他的看法: 「脫北其實沒有想像中難,最困難的是脫北以後的日子如何。」朝鮮北部邊境和中國丹東接壤,中間只隔了一條鴨綠江,其中一段的鴨綠江又淺又窄,有「一步跨」之稱,踏過一步,就已是中國邊境,算是成功脫北; 又或是往北去到俄羅斯,也是一個較易的脫北路線。
脫北以後,唯一的身份也失去,似乎才是最大的問題。來到資本主義的世界,沒有現代社會的技能,許多脫北者唯一可以賣的,就只有他們的故事。他們被南韓接管後,有些寫書、接受電視台訪問等等,將故事公諸於世,當中的真確性我們永遠沒有辦法去確認。當然,我不認為他們的故事完全是誇誇其談,但我想表達的是: 歷史文獻加以脫北者的佐證,我們才可以用比較全面的角度了解事件。
關於人:
朝鮮最強調的是群體。
他們強調的整體是民族,是整個朝鮮半島的朝鮮民族。
就如他們推崇的主體思想中:「人民就像是人體的每個細胞,勞動黨則是這個人體的腦部,領導人則是賦予人民政治生命的父親。」先不去討論主體思想隱含的那些個人崇拜的意味,但我們不難察覺到政府一天到晚都在灌輸這樣的意識給他們的每位市民。
回到我們社會,強調的反而是個人,我們看的每件事都是從個人出發,只顧自身利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訴諸工具價值,我們漸漸自我孤立成一個個孤島,再也看不到其他人,就好似《小王子》在不同星球上遇到的人一樣。
「你覺得對你來說,什麼才是最重要呢?」這個問題在我心中揮之不去。答:「國土。」答:「快樂。」一個是從「我」出發,一個是從「群」出發。我想這已是我們之間最大的分歧。
關於民主:
民主是普世價值,我想不用置疑的,連這個公認是最極權的國家(是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DPRK, 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Korea),也標榜自己擁有民主 (他們也有一人一票選舉,投票率接近100%,而領導人的得票率也接近99.9% )(當然,對政府而言,「民主」選出的政權會比純粹的獨裁更有其正當性)。
事實上,我們社會似乎過於神化「民主」二字。我們總以為一有「民主」似乎就可將所有社會問題解決。我想這根本就沒有可能,也不存在這樣的一個體系。當人們發現民主不一定是解決社會問題的靈藥後,人們訴諸強權政治,民主正在倒退。
最近看<Freedom regained the possibility of will free> 中提到: 自由並不是隨便有什麼選擇都可以就可稱自由,而是在建立自已的價值,了解不同的選擇之下,選出認為自已適合的生活。回想在朝鮮這個極權國家,令我又想起法國哲學家沙特的一句話:「法國在德國佔領時期才是最自由的。」這句當然帶有反諷意味,但他想表達的是: 在極權之中,人們才了解到自己每個決定、每個選擇的重要,也是最珍惜自由的時候。
我想民主的重要性,不是因為可以發展經濟,直接地解決社會問題,而是因為在這個制度之下,我們可以體現平等、自由這些價值和原則,而這些價值本來就是值得我們追求。當然空有其制度,也不過是金玉其外。
因為社會最關鍵的,從來都是人。
關於人的本質
又引法國哲學家沙特的名言: 「存在先於本質」。
從「上帝已死」之後,人類似乎失去了存在的意義,「生而為何」似乎是我們常常會問的問題。談到目標、想做些什麼,我們總是會答:「開開心心,幸福快樂!」
在追求幸福時,我們習慣和物質劃上等號。
正如歷史哲學家漢娜.鄂娜在著作《人的困境》中提及的:
「勞動動物的空餘時間只會花在消費上面,留給他的空閒時間越多,他的欲望就會變得更貪婪、更強烈,這些欲望也會變得更加精緻,以至於消費不再限於必需品……」
最終,我們為滿足無止境的欲望而不斷沉溺在消費主義之中,以消費換取幸福,但我們心靈的空虛卻無法解救。我們終究沒有找到我們的本質。
這個時候,朝鮮政府則會跟人民說:我們是民族共同體,我們就賦予你們目標、意義,追求民族理想,我們最幸福。朝鮮每個月有大大小小不同的節慶活動表演,這是朝鮮政府嘗試賦予人民的意義,這和我們現代人心靈失落,又是另一種境況。
關於體制
我們的生活離不開體制,朝鮮和我們社會最明顯的差異,當是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矛盾。
星海介紹黎明大街、未來科學家大街時,都會說到: 這是政府建給某些職業的人住的,水電住屋也不用錢,如果家庭人數增加的話,政府就會幫市民換一間大一點的房子。我們聽到這裡,不禁雙目發光。
房子對我們來說,似乎是天荒夜談,在朝鮮竟然不用錢 !?
當然,我們或會說朝鮮人民成極權之下的奴隸,連選擇居住在什麼地方的自由也沒有,但回到充滿「自由」的香港,我們高舉放任自由主義,換來的後果卻是貧富懸殊。
朝鮮的「社會主義」資產都去到政府、黨身上,若看過藤本健二的書的話,或可略知這些政府高層的腐敗,人民倫為政權的奴隸,但換到我們的社會,我們工作,我們消費,我們賺取的,似乎兜兜轉轉又回到資本家手中,我們社會的大部分人,似乎就是營營役役的工作,在資本主義之下卻沒有累積到什麼,那麼這似乎不過是另一種形式的奴隸。
這樣的話,某程度上朝鮮的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又有多大差異呢 ?
而我想說的是: 社會主義當然有其問題,但資本主義同樣也產生許多問題。我們常常一面倒的批評社會主義的模式,卻很少從制度上去了解和看清楚自己身處社會的各種問題。更別論如何凝聚改變社會的力量,令這個社會更適合每個人生活。
關於「真」
近年「真.北韓」一詞老是常出現,這個國家被網路世界、新聞媒體無限渲染,我在網上看了不少其他遊記或新聞報導,我們總是想像朝鮮就是極窮、「路有凍死骨」的景況,有了這種先入為主的看法,當我們去到這個神秘的國度發現如此大的落差時,我們選擇拼命地尋找自己心目中認定的那個模樣的北韓,排除一切自己不想看到的事。
有時我又想 – 究竟什麼是「真」? 真真假假,真亦假時假亦真。對於一個地方,一百個人會有一百種的看法,同一個人去幾多次,也會有不同看法。我們永遠很難得到一個確實的答案。
而事實上,我們習慣用眼看,卻很少嘗試用心感受。
「真」或許根本不存在,又或者我們用心感受的就是「真」。
關於後記
朝鮮回來後,若是問我有沒有對朝鮮改觀。極權統治很難得到我們的好感,猶其是在香港這個自由正受嚴重威脅的地方。但我們接觸的是極權統治底下的市民。
朝鮮一直是十分封閉的國家,也因如此,和當地人的交流之下,不難發現他們的純樸、率真,也是在我們社會中最難能可貴的。
14 八月 2018 at 10:35 下午
很棒的旅記
也從中吸收且學習許多
謝謝這麼美好的分享!
讚讚
20 九月 2018 at 5:46 下午
很擔心香港向北韓方向走。。。
讚Liked by 1 person
23 九月 2018 at 1:54 上午
香港卻是走另一個極端,崇尚小政府大市場的資本主義。唯一相同的: 香港跟隨中國,也漸漸步向極權。
讚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