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絕非寫影評。
2. 我假設讀者看這篇文章時,都已經看了這套電影。
3. 由於太懶關係,每點只寫少少,更多的想法,在我腦海中。
當然每個人會對這齣電影有不同解讀,我聽最多的是: Jack Jack 好得意呀。完。在流行文化帶給我們快感的同時,我們又有沒有讓這種快感帶來很深刻的反思和改變呢。(對! 我是呼應上一篇文章的 )
故事一開始,是承接上一集的情況,有壞人搗亂,Mr Incredible 一家出門阻止,救了很多平民,但城市的損毀嚴重。他們一家被警察拘捕。因為在第一集開始時,人們認為超能力者經常在戰鬥時令城市受到破壞,於是全球就立法禁止有超能力者出現。
回家以後,Mr Incredible 和他老婆Elastigirl 就有一場關於見到壞人應否再現身的爭論。
Elastigirl的立場是:「法律要我們消失,不要我們現身,那就遵守法律呀!」
Mr Incredible 則反問:「如果這條法律根本就不合理,難道我們還要遵守嗎?」
Elastigirl:「法律當然要遵守! 如果不合理,就等法律修例! 」
從這裡看,是兩種折然不同的想法。一,服從法律、二,要對他們認為不公義的法律作出反抗。後來,有錢人兄妹出場要幫助超能力者回復自由,他們提出方法是: 下次出動再讓市民看到他們的真實情況,市民一定會支持超能力者合法化的議題。於是,Elastigirl 接連出動(這絕對是違法行為) 拯救了重要官員等等。
但我想這次行動意義上和第一次有所不同,第一次似乎出於單純的正義行為,見到有人搞破壞,出手阻止 ; 但之後救火車和飛機的人,則比較傾向於一種抗命形式,以公然違法的方式,表達對禁止超能力者法律的不公義(當然救人有其道德價值),以爭取超人合法化,當然這個話題在電影中沒有很強烈的表達。
馬克思表示異化是資本主義的結果。在上一集 Mr Incredible 不能再拯救世界後,去到一家保險公司工作。每個人各自在自己的小房間工作,他們在同一個地方工作,彼此之間卻互不認識。他嘗試教人們如何可以得到保險公司較多的賠償,結果當然是不斷被老闆否定和責罵,在工作間裡,他找不到自己的價值,不再是自主、自我實現的人類存在,只能以資產階級欲其所是的模式而存在。
「這不是正正反映出我們的現實嗎 ?」當然我們沒有 Mr Incredible 的天生神力,但明顯我們未必喜愛自己的工作,而我們的專長,也未必是自己的工作,但為了生活、賺錢,還得向現實低頭,繼續做我們不喜歡的工作,繼續被異化,最終「自己的肉體受折磨、精神遭摧殘。」。
為了令超人合法化,有錢大哥提出挽回人們支持的方法: 透過鏡頭,讓人們知道超人如何拯救人們,從此民意就會回到超人的一方。
各種各樣的媒體彷彿就是我們的眼睛,決定我們看到什麼、看不到什麼,故事中電視播了三個畫面: 1: 城市被破壞,2: 那個鑽差點撞爛市中心建築物,3: Mr Incredible一家被捕。我們很容易就可以得到一個聯想: Mr Incredible一家破壞城市。但事實是否如此? 只有他們自己知道。Elastigirl 用以重獲民眾支持的手斷,似乎也是同樣的手法。
有錢大哥無疑了解到社會的運作方式。誠如我上一篇文章提到:「誰可以控制到群眾的情感,某程度上就可以控制到社會運動。」 就好似我們看新聞報導示威活動: 有些媒體只播示威者如何拋丟雜物、攻擊警察,有些媒體只集中播警察如何棒打示威者,而事實如何,我們大概只能理性地去判斷了。
仗著互聯網,社交媒體的發達,我們很容易就可以接觸到不同媒體,但也愈來愈容易只接受單一媒體,而近年社會漸趨兩極化,許多人亦指出社交媒體功不可沒。社交媒體資源多不勝數,更能投其所好,人們沉溺其中,變得像小圈子那樣圍爐取暖,看不到相反的意見、其他觀察的角度
處身這個資訊爆炸的年代,我們似乎更應該思考如何在五花八門的資訊之中,從不同角度看清事實,別要讓自己盲目地跟著媒體走。
劇中的大反派螢幕怪客 有以下的一段獨白:
「你們不說話了,你們看說話的節目,你們不玩遊戲了,你們看那些遊戲節目」「旅遊、人際關係、風險、每一個具有意義的真實體驗都可以打包給你,這樣你就可以當一個永遠受到庇護、永遠被動以及永遠貪婪的消費者,成為一個無法從沙發上起來、無法流汗與真實參與生活的人。」
我想這是這套電影對我們的最大控訴。現實社會,我們離不開螢幕,我們沈溺在手機、電腦、電視螢幕之中,被這些螢幕控制著,忘記了自己生活在一個怎樣的世界,忘記了人與人之間真實的交流。
喂,別要再看電話了,點完「讚」就關掉螢幕,看看身處的世界吧,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呢。
photo source: https://www.facebook.com/PixarTheIncredibles/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