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聖誕,又到聖誕。 去年寫了這篇文章簡單介紹了聖誕節其實是太陽神阿波羅的生日。 : 太陽神小知識。 原來根據教會史,在最早期,其實根本沒有所謂慶祝耶穌生日,當時基督徒只著重學習耶穌的教訓,被釘,復活。直到後來,一些教會人士認為耶穌基督道成肉身,以人的身份出現在這個世界,想進一步更強調「耶穌在歷史上存在」,這時便需要更高調地慶祝耶穌的生日 - 聖誕節了。 公元三世紀左右,部分諾斯底主義的追隨者* ,認為耶穌的神性,就只有在他受洗的時候顯現的時間出現,所以定了他們認為耶穌受洗的日子 - 一月六日 作為顯現日,後來東方教會同意耶穌受洗的日子的重要性,並順便將這一天定為耶穌生日慶祝,所以今天部分東正教仍會以一月六日作為聖誕節。 估計當時東方教會的節慶活動慢慢傳到西方羅馬教會,當時君士坦丁皇帝在位,一些異教徒仍然會有太陽神的崇拜活動(十二月二十五日是太陽神的崇拜的重要節日),當時教會領袖就直接將聖誕節改為十二月二十五日,騎劫原來太陽神誕,反正耶穌就代表光明,更合況耶穌也自稱是光明*,就是大家心中的紅太陽。 自此,耶穌的生日就被訂為十二月二十五日了。
當我們發現「聖誕節是耶穌誕生的日子。」原來是歷史大騙局的時候,我們不禁會想: 那為什麼還要慶祝聖誕節? 或許我們可以將聖誕節的「 發生歷程 (Genetic Process)」和「內含品質 (intrinsic properties)」兩個概念分開,聖誕節的發生歷程即使是歷史發展的錯誤,但似乎無損聖誕節的內在意義。所以我想耶穌實際在那年那月那日誕生並不重要,重要的是: 他的誕生對我們帶來什麼意義。 今天的聖誕節無疑是個瘋狂消費、瘋狂拆禮物的節日,似乎是紀念聖誕老人更多於耶穌,甚至有人會以為聖誕老人便是耶穌。然而我們是否又應反思一下: 聖誕節是否就等於購物、消費呢 ? 我想基督誕生的意義遠非如此。耶穌被釘死後復生,為世人洗滌罪孽,那是「愛」。在節日時、節日外,我們愛身邊的人、愛社會不同的階層,再將愛傳承,我想已是慶祝的最佳方式。這是不用透過消費主義和物質主義,而是單純的,發自內心的愛。
* 諾斯底主義基本上和主流基督教的教義有所不同,被主流基督教視為異端。 * 約翰福音 八章十二節:「耶穌又對眾人說:我是世界的光。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裡走,必要得著生命的光。」 九章五節:「我在世上的時候,是世上的光。」 * 對宗教知識十分淺薄,有錯請指正。
25 十二月 2018 at 10:59 下午
當今的聖誕節確實是過度商業行為了些
不過在教會紀念這日子應該是收斂些的
定會提到耶穌基督
耶穌基督的生辰或許已不可考
但是我覺得這節日已流傳許久
如今藉聖誕節讓普世人能知道與記得耶穌這個人
加上這節日宣傳的理念也相當溫馨與和平
我覺得也是不錯的
讚Liked by 1 per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