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2006, Bhutan’s fourth King, Jigme Singye Wangchuck, abdicated in favor of his son, the current King of Bhutan, Jigme Khesar Namgyel, and surrendered his power and imposed democracy against the will of many of his people.
香港人追求民主多年卻屢屢受挫。這個遠在喜瑪拉雅山腳的小國的人民卻會跟香港人說:「得來全不廢功夫。」
2001年,不丹時任國王辛格.旺楚克自願下放權力,宣佈成立憲法起草委員會,要將不丹由君主制,轉變為君主立憲制*,開始不丹民主化的道路。因為他認為,民主可以令人民更快樂 。
2006年,辛格.旺楚克退位給長子基沙爾.旺楚克。兩年後(2008) 3月24日,不丹舉行第一屆國民議會選舉,成立首屆民選政府。
不丹的民主之路似乎走得比許多國家平坦,二十年前,不丹國王意識到帝制極權統治根本不可能順應時代,主動下放權力,有計劃地推行民主。
民主雖是我們一直深信的普世價值,但似乎和不丹的佛教文化存在不少衝突。不丹傳統文代崇尚平和、謙遜,面對政治選舉那些突如其來一窩蜂般的競選活動,政黨人員洗樓式宣傳,惹來許多人不滿 ; 而在競選之中,候選人無不施展混身解數以求突出自己,開出張張無法兌現的空頭支票,同時也貶低對手,隨互聯網的發展,有人利用社交媒體攻擊候選人 …
面對轉型民主社會的巨變,面對邈爭文化和傳統之間的矛盾,許多不丹人感到無所適從,特別是老一輩。
這讓他們更懷念那個關心人民福祉的好國王。
世事便是如此,香港人爭取了三十年,沒有寸進;不丹人沒有主動要求,卻得到選票。但我想隨時間的過去,不丹人或許會漸漸了解到民主的重要,亦可以透過每個人的智慧選擇真正為人民服務的人。這或許也是前國王給人民的修練,畢竟社政參與,公民社會的概念,需要時間慢慢學習。
我們需要認清的是:我們追求民主並不一定是因為這有多好,而是應該考慮到不民主的時候情況會有多壞。今天的香港或許便是很好的例子:由反送中引發的一連串示威和運動,正正香港的黑暗面赤裸裸的表露出來,揭示政權和執法團體的腐敗,也證明面對極權,民眾根本沒有權力去制衡社會的不公義。
許多人著眼現在社會穩定、發展經濟,卻沒有考慮到長遠可以達至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是一個合乎公義的社會,而這公義的社會的前設,則是具合法性和代表性的政權。
在我們旅遊期間,不丹正進行全國第三次大選(次輪)(2018年10月19日),這次大選是自2008年不丹推行民主以來,第二次出現政黨輪換。我們在首都廷布的大街小巷米絲毫沒有大選的氣氛 *,除了在街邊不起眼的小告示牌看到有些陳舊的政黨宣傳海報。
原執政黨人民民主黨(PDP)早在首輪投票中被淘汰,在野的不丹統一黨(DNT)成為新一輪的執政黨。
原執政黨PDP是親印度政黨,而DNT 則只是五年前成立的新政黨。
題外話:
根據中國新聞網報導
中國駐印度大使羅照輝在2019年1月訪問不丹,不丹高度重視對華關係,願繼續恪守一個中國政策,加強包括旅遊業在內的雙邊務實合作,通過友好協商早日解決邊界問題。
若不丹和中共將來會有很多的合作、甚至建交,似乎也不會令人意外。
* 不丹實行的是類似英國的君主立憲制,但和英國不同的是: 不丹國王仍然掌握國家兵權。雖然退離政治,但國王亦會和各政府部門經常溝通、提出意見。
相關報道:
2008/03/24 – 不丹國王退位 今日大選 不愛江山愛民主
2018-10-19 – HK01: 不丹式煩惱: 佛教思想vs選舉競爭.快樂小國的政治民主課
參考文章:
Washington Post – In tiny Bhutan, known for its pursuit of happiness, democracy brings discontent
加藤嘉一為紐約時報中文網撰稿: 夾在中印之間的不丹民主試驗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