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ack-necked crane are the usual winter ‘tourists’ in Bhutan. They went to Bhutan in late October and leave in next year’s February.

In 1982, The number of Black-necked crane was dropped drastically to 200, due to human activities and low reproduction rate. Fortunately, under the protection from different parties, the number of black-necked cranes has risen to 7000 recently.

img_1167

每年秋未冬初,黑頸鶴都會由西藏飛越喜瑪拉雅山脈,去到不丹過冬,直到翌年春天才飛回西藏。

由於棲息地因人類活動而不斷減少,加上繁殖率低,黑頸鶴一度十分接近絕種邊緣。

在1983年,國際鶴類保護會議公佈,全球只剩200隻黑頸鶴。幾十年來在各方的保育之下,黑頸鶴的數目回升至7000隻。

《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和國際鳥類紅皮書將黑頸鶴定為全球急需拯救的鳥類,同時亦是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img_1168

img_1166
望遠鏡

這天我們去到位於普碧卡峡谷 Phobjikha Valley 的黑頸鶴保育中心參觀。當時正直十月底,黑頸鶴似乎還在旅途之中,我們坐在保育中心拿著望遠鏡左看右看,一隻黑頸鶴的蹤影也沒有,自然有點失望。Caiwang 似乎猜中我們心事。說:「你們想看黑頸鶴嗎?這裡有一隻。」 我們跟著他走到中心旁邊,嚇然發現一隻巨鶴站在一個大木屋之中。

這隻黑頸鶴叫Karma。2016年1月6日, 這隻年輕的黑頸鶴被發現頸部有傷痕,、左翼有完全不能活動,估計是被附近的野狗所傷。職員於是帶他到中心治療。 屈指一算,已經快三年了,Caiwang 說他已經失去飛行能力,只能繼續在中心生活。Karma 一直呆呆的站住,只是背住我們自顧整理羽毛。黑頸鶴是群體活動的生物,這隻獨自困於籠中的黑頸鶴,只能期待每年入冬之時成群的同伴飛來,直到春暖花開之際同伴成群飛走,只剩下自己孤仃仃一人。

img_1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