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_img_1279

這是我讀哈維爾《無權者的權力》的一些小記錄。

段落之間未必有關連,純粹讀到某個位置覺得可以記下。有錯請指正。

哈維爾提到傳統專制政權的一些特質:暫時性、短促、沒有歷史基礎,基本上就是依靠軍隊和警察作為權力來源,而現代社會則傾向而哈維爾用到「後極權」形容當時蘇聯的制度,其意思不是指蘇聯不極權,相反,蘇聯的極權統治和傳統的專制統治有很根本上的分別。

哈維爾引一個菜店經理要掛一個「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的標語作例子,其實菜檔東主是為了避免他人舉報而掛,事實上也沒有人會看,但標語就似一個符號,表示他的忠誠,就是極權政府利用意識形態為人們不斷提供假象。專制國家越大,權力機制就越複雜,社會分化程度就越高,和外界接觸也較多,這時候意識形態的作用就越是重要。

意識形態是以一種似是而非的方式去解釋世界,它賦予人們認同、尊嚴和道德的幻象,讓人們欺騙自己的良知。極權的世界控制意識形態,完美它們的謊言和虛偽,打壓新聞自由會說保障新聞,破壞學術自由會說成尊重學術,破壞本地文化會說是發展文化,胡亂判刑會說維護法治,濫捕濫暴會說成珍惜這個家… 人們不得不裝成深信不疑,默許和忍受,如此,人們只能在謊言中生存,與謊言為伍,也是確認了這個制度,完善了這個制度,成為這個制度。

當人們接受權極賦予的意識形態後,人們自會成為權力的一分子,在整個權力之下,人人各司其職,成為統一的規範,產生交流、秩序。這種「形而上」的規則就好似粘合劑,將人們粘合在一起,若非如此極權制度根本無法運作,只會四分五裂。

我們常會覺得極權很可能是某個/某些人的意志,但他認為極權制度下的統治者即使有很大的權力,但卻常常是制度的盲從者,統治者不會對這制度下的法律進行反思,這個制度的自動性其實遠比個人意志大。

如果剛題到的菜店經理拒絕這些掛標語的舉動,又會如何?他可能會被解僱,子女升學受影響等等,但哈維爾會認為這是向眾人宣告幕後真相的行為,宣告活在真實中的可能,但這與用虛假和謊言堆砌出現實的極權制度存在巨大的矛盾。「活在真實」就似一個細菌武器,一可以傳十,十傳百,所以就算是一個普通人也可以摧毀整個極權制度,沒有人知道這個時機何時出現,如何出現,所以哪怕事件是多微不吹道,極權只可以不斷鎮壓,以「捍衛」制度的完整性。

一九七七年千餘個捷克知識份子、藝術家等簽署《七七憲章》要求捷克政府遵守1975年《赫爾辛基協約》中的人權條款、公民權和人權尊嚴。在政治角力的層面,憲章毫無勝算,但如將憲章放到對抗極權的意義之下來看,就會很不同,憲章提供一個構想,將極權奪去的自我和個性重新回到個人身上。

「活在謊言中」其實是社會的道德危機,人們只關心個人生存,不再追求其他價值,例如道德,哈維爾稱這為「非道德的人」,活在真實中是重新掌握自己的責任感。這是一個道德的舉動,不是利己,而是甘冒風險去追求更高的價值,極權卻會不斷以「收左錢」去嘗試歸納他們也不過是「非道德」。

在後極權制度下的社會,所有傳統意義上的政治生活都被取消,人們沒有公開表達政治意見的機會,由此產生空白,而這一空白則由意識形態補上,而對一些獨立的政治觀點不設實際、自我陶醉,因為大家都知道,極權對政治的逼害十分殘酷。

第一次大戰后捷克斯洛伐克第一任總統馬薩里克基於「從小處著手」的見解制定了一個捷克民族綱領。在各個不同的領域中,都誠實而盡責地工作,馬薩里克強調智慧的文化教育和修養,重視生活中的道德和仁愛。「從小處著手」和後極權制度存在矛盾,要不是在立場後退,喪失良心、責任心、隨波逐流,要不就繼續自己立場,和政權產生衝突。1974年哈維爾在一間啤酒廠工作,他的上司S是個釀酒好手,很想釀出更好的啤酒,不斷提出改良的建議,但他上級卻是十分懶散,不但反對他的建議,更對他成見很深。S後來忍不住寫信給他上級的上級,分析為什麼啤酒廠釀的啤酒那麼差,最後,S的報告被指是「誹謗」,他自身因被指是「政治顛覆犯」被開除,結果成為次等公民。由此可見,在極權之下,當你只是想做好一件事,往往也有機會被打壓,也可以看到極權是如何奪去人的個性。

法律 – 特別是有關人權,在極權之中不過是假象世界的一個櫥窗,極權政府可以批准任何法律,但又自己又可以不依任何法律。或許會問:將一切訴諸法律,和「活在真實」兩者可以兼顧嗎?哈維爾有這樣的看法:一,極權下的法律其實和意識形態一樣,給人一種愉快的幻想,覺得社會得到保護,正義得到伸張,運作有客觀規則,但這不過是極權政府掩飾其真正目的:對社會全面操控。二,法律可以為這個極權提供合法性的說法。所以如果權力就好似血液,那麼法律就是強化血管壁的藥,如沒有法律,社會就會四處出血,秩序崩潰。

我們只要「活在真實中」,就會對現制度構成威脅,只要極權繼續維持,就一定會有公開衝突的機會,在這情況之下,一,後極權發展到似《1984》那樣的可怕世界,二,社會獨立生活成為日漸重要的社會現象。

對於抗爭:重要的是腳踏實地,為美好生活堅持不懈地抗爭,我們要有所準備,不要喪失信心,我們的首要任務,就是是要為自由,真實和尊嚴的生活堅持,不望回報,永不休止地奮鬥,不自設自限,不別要三心兩意,首尾不一,不要陷入政治技倆的圈套,不幻想行動的成果和未來。和後極權制度發生真正衝突時,保持抗爭的純潔,這就是勝利的最佳保證。

我們不應因後極權社會而感到失望,它其實也有積極的作用,它迫使我們檢討自身的情況、在全球和世界長遠發展的趨勢下思考我們的未來。

光明的未來,或許已經來到,但只因我們的盲目和軟弱令我們看不到這個未來,令我們無法進一步開創這個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