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妹是之姐家的一隻老狗,但我們對他的認識不深,只知道他十分怕人,想是曾經受過些什麼可怕的對待,讓他打從心底裡對人類望而生懼。而我對妹妹的接觸也只限於每年打針前的的磅重環節,因為多數情況都只有我夠力抱起妹妹,企到磅上(上個月磅重,妹妹也有近40公斤)。(我們還是用曹沖稱象的方法)

之姐居住山中,家中物資的進出,都只能靠人力搬運。星期六我們訂中一批狗糧、清潔用品搬進之姐家中。或者是太多人出入,妹妹受驚跑了出到山下失去踪影,義工們遍獲不尋。直到翌日,之姐聽到妹妹在山下呼叫,在愛協幫助之下在山下的溪澗尋回妹妹,但當時妹妹已滿身傷痕,送到醫院時已奄奄一息,最終在星期一離世。

我有時會想,寵物離世總教人傷心痛苦,但我們總會一次又一次的,選擇面對這種痛苦。那麼其中的意義又何在?

上星期五參加了周保松的《小王子》讀書會。選讀了第二十和二十一章。這是其中一段。

小王子就這麼馴服了狐狸。然而,離別的時刻終於迫近:
「啊!」狐狸說……「我會哭的。」
「都是你害的,」小王子說,「我一點都不想傷害你,可你偏偏要我馴服你……」
「是啊,」狐狸說。
「所以說你一無所得!」
「我有,」狐狸說,「因為麥子的顏色。」

馴服(這裡的馴服是指建立關係,關係是平等,沒有高低之分)後,成為雙方的「獨一無二」。永別以後,看似一無所得,失去一切,但每當我們看到麥子,總會想起小王子那金黃色的秀髮,讓再平凡的事物,被賦予意義,是屬於個人的特殊意義,看到不一樣的世界。

我忽然想起,妹妹的毛髮,也如麥穗,是金黃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