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總會玩過一個遊戲。「短頭髮的同學站出來。」有些同學走了出來。「戴眼鏡的同學站出來」有些同學跑了回去,有些留下來,又有些跑了出來。
我們的世界,就是有許多不同的人: 有些人是黃皮膚,有是白皮膚,有黑皮膚;藍眼睛、黑眼睛。這是我們多元文化下的社會。不同的人會互相包容尊重。這是我們一直所相信的。


05160000525B963567583945EB0A4BD6

<神愛烏干達> (God Loves Uganda)。2014年的電影。

烏干達是東非其中一個大量的國民是基督徒的國家(網上查找資料,2008年的統計數字,有約85%的國民為基督徒)。每年美國有許多福音派教會派人到這裡傳道,但現實是: 除了聖經的福音外,他們還將許多他們認為的文化、價值觀帶到當地。記得片中一位當地牧師提及: 「我的孩子卻對自己國家的歷史完全一無所知,這是令人衰傷的,我們竭盡所能地讓家更「非洲」,但她們唯一知道的是美國。」這時他展示孩子和Captain America 和Ironman的合照,無疑是十分諷刺的。

外國人從富裕社會到貧窮地區傳道工作,這裡的知識水平遠遠不如富裕社會,他們和這些小朋友接觸,帶著小朋友唱聖詩,將他們的價值觀套到當地人身上。由原本只是文化和價值觀的傳遞,最終卻變成了對人身自由和生命安全的威脅。

2009年,烏干達國會提出反同性戀議案,法案規定經發現有同志行為的人,最嚴重會被處以死刑。(最後總統由死刑改為終身監禁) 一時間引起國內國外的關注。

記得片中記錄一個反同性戀的牧師在當地一場講道,他一面向民眾展示許多同性性行為的照片,一面細膩而露骨地描述照片中人的動作,十分膾形膾聲。不斷偷換概念,將同志等同於同性性行為、雞姦,「反對雞姦、反對同性戀」不斷狂喊口號,民眾十分投入,似乎這是直理一樣,我坐在電腦前看著這些畫面,卻木定口呆。

他們一直表明反同志,認為這是神所不允許,但如何不允許,為什麼不允許,這些傳道的人又沒有明確表達,亦沒有引述聖經指明那章那節提到反同,這是讓我不禁懷疑,這些立場究竟是否單純的只是人的想法,是人借神的名義自行演繹。

爭議中,反同的聲音此起彼落,民眾十分激動,十分憤怒。我想這是反同組織所樂見的。人們忿怒往往會喪失理性和思考,加上激昂的音樂,推高人們的情緒。

2011年,David Kato,一位烏干達老師和支持LGBT(lesbian, gay, bisexual, and transgender. 多元性別者)的活躍人士,被人以棍棒打死。神愛世人,但總有一些人藉此散播仇恨,在我看來,這些人更像新約聖經中描寫的法利塞人。這完全和基督宗教的理念互相違背。

2014年2月25日,烏干達立法禁止同性戀行為。被發現同性戀的人會被判終身監禁。(*同年8月,烏干達憲法法院又裁定該法案無效。)

片尾的烏干達牧師說:「對許多美國的保守派而言,他們分享這些「好消息」,其實根本與基督教福音無關,這僅是美國的文化戰爭。他們到許多地方活動,他們去不到的地方,會派黑人去,漸漸地將這些化滲透到這個國家各個細小的角落。」

在香港許多學校,不同團體組織,不論有沒有宗教背景,長假期時都會舉辦許多交流團、團工服務。我們帶連多物資到當地送給他們,我們自我感覺十分良好,但卻無意中扭曲了他們的價值觀。記得年前新聞大肆報道,香港或其他國家去一些東南亞的發展中國家的旅行團中,都會去探訪一些孤兒院之類的地方。先不論捐款終歸何處,在富裕社會的我們隨手送了一盒顏色筆給他們,背後帶出的意義遠遠超出這一盒顏色筆。

Photo source: http://timable.com/zh-hk/event/673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