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朝九晚五的上班節奏,上班下班都在逼地鐵,逼地鐵的人很多,連車廂中每一卡的輪椅停泊處也擠得滿滿的。
列車駛到彩虹站,一個職員在月台上高聲道:「唔該讓一讓,有輪椅上車。」人們紛紛走離開輪椅停泊處,站到其他位置。獨是一個老婆婆還是倚傍在欄杆,沒有離開的打算。
輪椅上的老伯將電動輪椅駛入車廂中,見到站在停泊處的老婆婆,隨即說道:「走開啦。」老婆婆不為所動,似乎站得有點吃力,不想離開唯一可以借力的欄杆。老伯將輪椅又駛前一點,又說:「走開D啦。」老婆婆怕他真的撞來,只得乖乖地跳到遠一點的位置。
老婆婆一臉抱怨的道:「剩係你老咩?霸晒D位…咁自私都有。」
老伯不為所動。老婆婆繼續抱怨:「我都七八十歲人架啦,俾個位企下都無既。」任老婆婆如何說,老伯都沒有理會。然後而坐在旁邊很近的西裝友還是不為所動。
然後我心想:如果那個西裝友讓一讓座,事情不就已經解決了嗎?
朋友說:「可能那個上班族很累呢…」我不禁想:是喔…我從一開始就下了一個前設:上班裝有能力讓坐。
「我覺得如果上班族真的很累的話,是情有可原的。這是人性喔。」
「有聽過Maslow Hierarchy of need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嗎? 雖然和這件事性質上有點不同,但讓座這種利他行為,也算是Self-fulfillment 吧? 而考慮自身利益則是Basic Need 的一種吧? 當然利他行為當然是層次是高一點的,但太累的情況下,他還是有需要坐的。所以人們先考慮自身的情況,再去思考道德的問題。」
「那就套用管子的一句:衣食足而知榮辱吧。」
佛洛伊德提出精神的三個部分 – 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 EGO)。三者構成了我們完整的人格。本我和超我之間一直存在對立,自我則協調兩者的矛盾。當你很累,又有人需要幫忙的時候,我們會如何決擇呢? 這似乎是本我(自身對想坐的欲望) 和 超我(道德觀念)之間的角力了。是累的感覺大一點,還是幫助身邊陌生人要緊一點? 犧牲自己,幫助另人的利他行為,固然值得人們稱頌,但若西裝客累得放大「本我」而沒有讓坐,似乎我們沒什麼好說。
車上人人聽到老婆婆的說話,沒有一個人讓出坐位,也沒有一個人請坐著的人讓坐,大家就像對眼前的事視而不見。我們的社會是一個個孤島。(但我要為自己辯護一下: 當時我企的位置有點遠。)
兩三個站後,有人下車,老婆婆也終於有位坐。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