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三 宮的最後一座是坤寧宮。我一直以為坤寧宮是皇后住的地方,而事實上明清兩代的皇后,大多數都不會住在坤寧宮。

Webp.net-compress-image

那坤寧宮的主要作用是什麼?

一是皇帝大婚洞房之用的,當然也是象徵皇后的權力的威嚴。明清兩代一共二十八個皇帝中,只有五個皇帝曾將坤寧宮作大婚之用。

明代: 明英宗(9)、明神宗萬曆(有關明神宗的簡述,可以按這裡)(10)
清代: 康熙(6)、同治(7)、光緒(3)

*括號內數字代表即位年份。

因為古時結婚年紀很早,當皇子在登位成為皇帝之前,大都已經成婚,不會再有「皇帝大婚」,所以坤寧宮的使用率還是很低的。明代也有一些皇后還是會住在這裡,但到清代,皇后一般都住在三宮六院之中,沒有一個會長住坤寧宮。

「坤寧」二字,故名思義就是: 安寧、安康的意思,寓意希望皇宮內外可以和諧、安寧。但明清兩代五百多年的坤寧宮卻一點也不「坤寧」。因為從歷史上看明清兩代一共二十八個皇帝的的第一任皇后,大都沒有什麼好下場。有的早死、有被廢、有年輕守寡、有一屍兩命、有自盡而死。皇后之位,母儀天下,但事實卻是無可避免地捲入可怕的宮廷/政治的鬥爭之中,雖然衣食無憂,但卻常要在爾虞我詐的世界提心吊膽。生於帝王之家未必是好,生於尋常百姓,也只能憂慮三餐溫飽,又是另一個境況。

說完傷心事坤寧宮的另一個用圖則是用作滿州人原始宗教 – 薩滿教的祭祀地方。清宮薩滿教的祭祀活動繁多,全年天天都有祭祀活動。那時清廷會去天壇祭天,又有薩滿教的原始宗教,有百姓燒香拜佛,有道教,有西方基督教傳入,彼此之間沒有視對方為異端,那是接受多元文化、民族之間和諧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