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去到首都帕羅,需要大半天的車程,不丹雖然盡是山路,但道路鋪設得十分平坦,加上Simgee 過人的駕駛技術,在車上的大部分時間,我們總是呼呼大睡。
旅遊巴忽然在山路中停了下來。Caiwang 喚醒了我們,指住窗外。
睡眼惺忪的我順住他的手指方向往窗外一看。只見馬路旁邊坐著一大群白毛黑臉的猴子,最少也有二三十隻。
Caiwang 說那是一種十分罕見的猴子,不丹人認為如果遇到這種猴子的話,會帶來好運。但我覺得,在馬路之中和這樣大群的白猴相遇,這件事本身就已經是極大的好運了。
我們靜靜的欣賞這群白猴的動態,幾架路過的旅遊巴也悄悄的停下來。面對如此大的人類,猴子似乎沒有迴避之意,以好奇的目光觀看這群鐵籠裡的小人頭,母猴揹住小猴,幾隻年輕的在嬉戲,大膽一點的則坐得比較前。Simgee 拿了一袋糧食和一些麪包拋了給猴群,但他連膠袋也拋給了那群猴子。

將不屬於自然的膠袋留在自然環境之中,當然是壞事。
但餵飼動物又如何呢?
我們生活在香港,社會一直灌輸給我們的價 值觀總是別要餵野生動物。我眼看不丹司機隨手就拋了一袋食物給那群猴子,不禁會有點驚訝,似乎這是他們習以為常的事。
將食物分給野生動物,讓他們免於饑餓,對他們來說似乎是莫大的善業,但若人人如此餵飼野生動物,野生動物習慣了依賴人類的食物維生,長久以後,或者會喪生野外覓食的能力,如此情況之下,似乎又是惡業。善業惡業在很多時候只差一線,有人行善,對他人或許是惡報,箇中因緣我們很難看得清楚。如何行善,對我們來說也是一個重大課題。而對我而言,對於自然界,行善無須多此一舉,因為避免讓野生動物和人類的接觸,已是對野生動物最大的善事。
回到香港,我在網上尋找不丹白猴的相關資料,發現他們的名稱叫喜山長尾葉猴,主要分佈在印度、尼泊爾、中國西藏等地,一般棲息在高山森林和山地之中,現存數量十分稀少,屬於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面對自然生境越來越少,野生動物生存越來越艱難,希望這種美麗的生物可以不受人類騷擾的好好生活。
19 七月 2020 at 9:23 下午
牠們能夠自在地棲息在樹上,人與動物和平共處,真好。
讚Liked by 1 per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