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福街XX號地鋪,政府物業,不得闖進,如違送官究治」 一張張告示貼在已經落閘的街鋪上。昔日興旺的鴻福街,今日變得冷清。
認識土家
我沒有住過在土瓜灣 ,也甚少踏足土瓜灣 ,在幾年前機緣巧合之下,參加了烏爾都語班(應該之前文章也有提到),在土家上課,教我們的當時住在鹿鳴街劏房的巴基斯坦裔街坊。幾年前,他一家終於排到公屋,搬了去安泰邨,是某極遠離市區的山上屋邨,由於交通極之不便,烏爾都語班都難以繼續,我學的烏爾都語大都還給了老師,只剩下那句 assalamualaikum。
後來,除了偶然知道土家有些社區放映會,會去看看,都極少再踏足土瓜灣。有時搭巴士經過時,總會望望窗外,舊樓漸漸搭上棚架、小店一間一間結業。
屯馬開通真的很興奮?
進入門口,左側是一些舊鋪離開是捐出的物件,旁貼了一幅畫,是鴻福街一帶曾經的小店。是的,用「 曾經 」因為這些小店已不復存在。土家職員告訴我,受收地影響的街坊都已經搬走了,幸運一點的上到公屋,許多都只可以租其他地方,加上黨鐵開通,換來的只是租金上升,我們這些庶民只能租更細、更偏遠的地方。
八月十六日,是土家故事館逼遷的死線,土家何去何從,還未有定案,由「發展」「黨鐵」帶動租金上升問題,土家已難以在附近找到租金合適的地鋪,工廈似乎是一個可行的方案,但卻失去「街坊聚腳地」的意義了。
面對逼遷重建,面對未來,升斗小民憂心沖沖,誰說 「屯馬開通真的很興奮」 ?說得出的似乎只有鐵膠和業主吧?這時我腦海中只奏起MLA的那首土瓜灣情歌「只希望沙中線的那個站,可以起得更慢,再貴的租我已不能負擔」。
離鴻福街不遠的馬頭圍道和鶴園東街,是市建局的煥然懿居,住宅樓下是一堆美輪美奐的連鎖商品、食肆。市區重建總是打著「改善人的生活」的旗號,但無權無勢的街坊的聲音顯然不在規劃之中。
維修什麼?
土家除了社區文化關注以外,另一個組織則是維修香港。
記得烏爾都語開班時,同學介紹到這個傘後團體,主要幫附近的基層義務做維修,記得看過他們一篇報道中提到,一個求助人住在大廈天台,但大廈天台卻長期堆了一座垃圾山,求助人被逼要與垃圾相鄰,去信投拆N個政府卻換來互相推卸責任,最靠一班義工出動機械、人力,慢慢將垃圾山清去。我不禁驚訝原來不同的社區之中,有這樣的團體在默默付出。又有一次義工隊幫助一位印度裔街坊維修,得知街坊是印度執業會計師,卻因資歷不被承認,不能工作,最後街坊卻加入土家,幫小朋友補習,開設印度語班,多少可以改善生活,又可發揮所長。
維修香港幾百次的出動,連繫無數街坊,發揮社區互助,將人與人破碎的關係重新黏合,這一鼓由下形成的力量,似乎正是我們在這絕望的社會中需要的。
抗爭不一定要走上街頭。在鎂光燈之外,默默的在社區深耕細作,除了要過人的毅力以外,更需要愛。
社區不死
土家展中的一幅百人牆的展版,記錄了許多在這個社區默默付出過的人的面孔。他們不單建立了一個社區,他們更建立了一個家。
重建或許是無可避免的事,人有悲歡離合,掛著「重建發展」口號的魔抓伸來,人們辛苦建立的社區隨之瓦解,變得支離破碎,但我很喜歡土家門外插住的那支「社區未完」的旗幟。或許我們從好的方面來看,有人生活的地方就有社區,這個社區的人各散東西,人又可以來各自生活的地方建立社區。
當霸權無情輾碎時,我們將化作蒲公英的種子,任他狂風暴雪,我們總會在新的地方再次綻放。
**********************************************************************
土家100+——鴻福街16號展
日期:2021年7月17日(六)至8月1日(日)(逢星期一及四休息)
時間:2-8pm
地點:土瓜灣鴻福街16號地下
土家主辦:社區文化關注x維修香港=土家故事館
這次展覽不是告別,而是回顧由2014年6月至今的點滴。
期望各位可以抽空睇睇,社區的回憶,100+建立的一切。
*********************************************************************

7 八月 2021 at 6:55 上午
寫得好好,土家最後有冇被搬~
讚讚
7 八月 2021 at 7:42 上午
謝謝你,八月十六日是土家搬遷的死線,他們也決定在死線前搬走。事實上,市區重建局利用「土地收回條例」收地已非新鮮事,而一般小市民根本沒有能力對抗。我沒有反對重建,只是十分質疑「發展」有多大程度是顧及社會低下階層。
不過似乎網上對土家的展覽反應頗為熱烈,他也決定將展覽延長至明天(8/8)。
讚Liked by 1 person
7 八月 2021 at 7:48 上午
好似最近收舊樓已經不需要8成業主同意,就可用土地收回條例,咁好似加速咗重建可能性,但本來的基層市民係好難在不知何區生存
讚讚
11 八月 2021 at 11:37 上午
係呀,基本上可以拉到公眾利益,就可以用《土收》。市建一方面可以用政府名義收地,一方面又不用履行社會責任,幫發展商賺到盡。
基層市民只可以越搬越遠,交通、生活所有都掌握係財團手上。
讚Liked by 1 person
11 八月 2021 at 3:16 下午
開徵土地閒置稅、和搬遷個個粉嶺高爾夫球場等捉成更多土地既方法就話 唔唸住 ~
讚讚
7 八月 2021 at 11:26 上午
因為呢篇文,今日search 了呢單野,也了解多咗
讚Liked by 1 person